⊙十二宮:中國天星擇日以一個時辰為一命,不考慮各地方經緯度差異的真命度(Asc)。而天星弧角擇日派因習西法,故其立命以西洋的真命度為主。
前者如果老星宗、蔣大鴻、霍敏卿星命說證,後者如<<御覽天象淵源>>、<<命度盤說>>、汪容駿。香港的方法則介於兩者之前,命度採西法之真命度,而十二宮採傳統星宗的整個星座宮位制。 換言之,弧角星盤與政餘星盤是不同的!請學者切莫混為一談。
⊙廿八星宿:傳統的星宗是採用廿八星宿作為標記星躔。二十八星宿按照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個方位,分為四組,即:
(1)東方蒼龍七宿(2)北方玄武七宿(3)西方白虎七宿(4)南方朱雀七宿。
二十八宿星依次序排列為: 虛日、危月、室火、壁水、奎木、婁金、胃土、昴日、畢月、觜火、參水、井木、鬼金、柳土、星日、張月、翼火、軫水、角木、亢金、氐土、房日、心月、尾火、箕水、斗木、牛金、女土。
⊙五星配五行:中國天星擇日採用傳統的五行生剋,火星配火行,金星配金行…故木星與金星同宮,傳統認為是金剋木,此與西洋弧角擇日大不相同。
⊙季節的調候說:中國天星擇日採用類似子平八字學的調候論,認為夏天生的喜用金水,冬天生的喜用火羅,例如冬日生的,安命主為土星,可用火土會合,用火暄暖,此亦與西洋弧角擇日大不相同。
⊙四餘星:我國傳統的星命術以七政(日、月、水、金、火、木、土),四餘(氣、孛、羅、計)配合二十八星宿、五行生剋、氣候變化用以推演人生之軌跡。 「政」即政令,行使主權。「餘」為政之輔為政之奴。 所謂四餘為:羅睺(火之餘)、計都(土之餘)、紫氣(木之餘)、月孛(水之餘)。 羅計為黃道與白道相交之點。因月亮的軌道(稱為白道)與黃道面之傾角爲5.1度,月球由黃道南向北過升交點入黃道北時,稱“計都”,再由黃道北向南過升交點時,稱爲“羅睺”。這是中國傳統的羅計定義,清初西洋傳教士曾改羅為計,改計為羅,不符古意,不論。月球至遠地點稱“月孛”,至近地點時稱爲“紫氣”(此說不對),亦有謂紫氣是白道上離黃道最遠的點,月孛是月亮繞行地球橢圓軌道的另一個焦點。月孛:應為月之遠地點。(湯若望言月孛是一片白氣在月之上,存疑,見楊光先「不得已」一書),西方軟體中的Lilith即是月孛。紫氣仍是未知,並無天文之依據,疑為回教地區所創制的虛星,總之這四餘皆是有氣無形的虛星,並非實際的星體。 四餘行度: 據《星平會海》曰:“紫氣,28日行一度,28個月過一宮。月孛,9日一度,一年行49度。羅睺,18日走一度,或19日走一度,18個月過一宮。計都,與羅度度相對”。其實以上是大約行度,要精確計算須按現代的天文學資料爲依據,紫氣可採一般通書上的行度為主。
⊙靜盤、動盤:傳統天星擇日分靜盤與動盤兩種,靜盤即是天盤之狀況,換言之即是行星的黃道位置,直接與用事的山向配合。動盤為考量觀測者因地球自轉產生的效應,簡言之,就是立命,布十二宮,分別恩用仇難,查各星地平方位。有些學者認為動盤專指諸星到山到向,就古籍的原意,應是指黃道座標與地平座標產生的效應,故不單指到山到向。
天星擇日可概分為三盤:黃道靜盤、黃道動盤(又分為弧角盤與星宗盤)、地平動盤(即諸星到方盤)。 衡量天體的座標系統, 最常用的就是赤道座標系統與黃道座標系統 赤道座標系統的觀念很單純, 各位拿個地球儀,上面有經線有緯線, 把這經緯線放大到無限的天球上,就是「天體的」赤道座標系統了。 赤道座標系統主要觀念是地球本身的自轉兩極(南北極)、以及橫切地球的大圓:赤道 赤道座標系統也用在標示地球上的位置,這是「地理的」赤道座標系統, 像是地震時,我們會看到新聞報導在東經幾度幾分,北緯幾度幾分發生了芮氏規模多大的地震 又像是台北的經緯度為東經121度30分,北緯25度3分… 另一個常用的天體座標系統就是黃道座標系統了, 這個座標系統主要是依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, 形成黃道座標系統黃緯0度(把它想成像是赤道座標系統的赤道), 這個平面就稱為「黃道」。 類似於赤道座標分為赤緯、赤經, 我們一樣可以把黃道座標分為黃緯、黃經。 黃道的應用最明顯的就是「節氣」, 世界各主要文明,都有節氣的觀察,不只有中國人而已! 一般常聽到占星說的「黃道十二宮」就是將黃道週天360度以某個特殊點, 區分為12個等分的位置,這就形成了占星術中的星座。 而這個特殊點,就是春分點,在這一天,白天跟晚上恰好一樣長。 要注意的是占星學中的星座,跟抬頭看星空的星座是兩碼子事! 目前標示天體位置的黃道座標系統是回歸系統tropical, 每年太陽會沿著黃道繞一圈,當他回到春分點時,就是黃經零度的開始。 但由於歲差,使的春分點有所位移,有一部份的占星學(如西方的恆星占星學派、及印度的吠陀占星學)他們就認為應當使用歲差來定義黃道的位置。
附圖 最內圈為回歸系統的黃道十二宮(也就是目前標示天體座標使用的), 中間那圈為歲差的黃道十二宮, 最外圈為實際天文那些星星所組成的星座。 瞭解了附圖上占星學所使用的「星座」 跟天文學所使用的「星座」 就可以知道,有些天文學家號稱黃道應該改為十三宮, 因為有蛇夫座ophiuchus的存在,這根本就是天文學家的胡說八道!

如果拿這個教小學生,一定有小朋友會問 「老師,為什麼地球儀是斜的啊?」 好奇的人往往學的比較多,思考比較深一層。 沒錯,地球儀為什麼是斜的? 這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就是斜斜的, 換言之就是赤道面與黃道面不平行、也不重疊 如果重疊的話,那就不需要黃道座標系統了。 由此就產生出「黃赤交角」,因為黃道面與赤道面既不平行也不重疊, 那麼這兩個平面必然產生一個夾角,這個夾角值大約是23.5度 也因為地球自轉與公轉有夾角, 所以產生了四季春夏秋冬的季節差異,以及高緯度地區的永夜與永晝的現象。

天星擇日探討主題有三:
1、黃道靜盤 也就是七政四餘三王星在黃道的位置,即天盤也。
2、黃道動盤 也就是七政四餘三王星配合用事地點、用事時間所立出的後天十二宮星盤。
中國用的是七政四餘星盤(格式如果老星宗內鄭氏星案)
西洋用的是七政二餘三王弧角星盤(格式可見一般的西洋占星書籍、或天步真原)
3、地平動盤 將用事時間、用事地點各行星的位置投影到地平方位上。 包含真太陽到山到向或真太陰到山到向。

所謂弧角天星擇日,是指西洋傳教士傳播西方的星命學(Astrology)進入中國, 早期是明朝的譯天文書,但未受重視,在清朝天步真原一書出版, 加上因欽天監採用西方的理論推算法,使得清朝的士大夫們開始重視西洋的星命與天文學, 而後所指稱西洋的星盤為弧角星盤,主要是因為要計算此弧角星盤需要靠球面三角的計算, 即是求解某些「弧角」,來製作星盤。 所以弧角天星擇日原原本本是西洋的理論, 而坊間的天星祿馬貴人則是中國的理論, 儘管坊間的星盤格式採用西洋的弧角星盤, 但觀察其批文內容,完全無涉及西方弧角天星擇日的理論,這是必須釐清的。
前文提到 天星擇日探討主題有三: 1、黃道靜盤 2、黃道動盤 3、地平動盤 黃道靜盤是中國的理論,弧角擇日法並沒有此方面的敘述。 (嚴格說來,西方的弧角擇日其實已經包含黃道靜盤的考量,也就是各行星在黃道位置力量的考量) 而黃道動盤又可分為兩種,一種是中國的七政四餘星盤,也就是果老星宗一書內鄭氏星案的格式, 其格式為開列:十二宮、七政四餘、廿八宿、間有若干神煞化曜。 另一種為西洋的弧角星盤,其格式如天步真原,而現代所應用者,多為圓圖, 方圖之應用為中世紀以前之傳統(因為印刷刻工方圖容易,圓圖較費工) 其格式為開列:十二宮、十二星座、日月五星、現代三王星、行星交角線。
要注意的是中國的黃道動盤與西洋的黃道動盤是很不同的! 中國用整宮制,也就是黃道星座就是後天十二宮, 西洋多半用不等宮制(所以才要算弧角分宮!)
中國用逢卯安命,不考量緯度高低差異。
西洋用東方黃道命度,必須考量緯度高低差異。
在評選黃道動盤的理論上,中西方也是完全不同的觀念,
中國的理論是重視七政四餘彼此的五行特徵,廿八宿的五行特徵, 並加上一些特殊型態,如三合(拱照)、四正(關照)、輔夾, 以及五行特徵配合季節產生的「恩用仇難」理論。 間有一些術者,把地平廿四山也配五行,認為天星五星要與山向五星配合,不過此屬少數應用。
而西洋的理論重視日月五星三王的落宮、彼此的交角、重視太陰的交角、重視行星的高低, 重視依照不同用事產生的「用事星」「用事宮」等理論 接著談地平動盤。
所謂地平動盤就是以當地時間、當地經緯度求算此時此刻天上的星體投射在此地的地平方位。 地平方位在中國習慣以羅經的廿四山來表示, 但要留意的是,不論是西洋的軟體繪出的Local Space Chart, 或是華文第一套可計算地平動盤軟體RoyalStar所繪出的地平方位, 全部都是以地理子午為準的。 如果希望應用地平動盤於風水陰陽宅上,則必須考量磁偏角的問題。 不過磁偏角各地不一,且可能有變動,另一途徑可用日影羅經 (其實只要有RoyalStar的地平動盤圖,立針見影即可求地理子午!) 地平動盤的應用必須深刻瞭解太陽照射地球的自然現象, 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東邊升起、西邊落下, 但是實際太陽早上在正東方升起、正西方落下唯有在春分秋分二日! 其他時間,太陽會偏東北或著東南升起,偏西北或西南落下。 以台灣地區而言,日照最北就是到嘉義北回歸線, 所以春分~夏至~秋分 太陽每天會偏東北方升起 西北方落下, 而秋分~冬至~春分 則太陽每天會偏東南方升起 東南方落下。 地平動盤的應用在中國並不嚴格,也就是僅僅用太陽每日走廿四山, 約卯時到卯山、午時到午山、酉時到酉山、子時到子山如此均勻, 如果懂得三式的「六壬術」應該會清楚的知道:六壬的天地盤正為此種地平動盤的觀念。 (嚴格講,六壬的天地盤其實是表現赤道太陽各時辰的關係,非地平動盤) 而後來清朝西法進來後,開始變的精算起來了, 透過赤道座標與地平座標的轉換,即可求算真太陽到方, 有的甚至吹噓要準確到分金度上。 這部分已屬於西洋弧角天星的範疇了。 中國的天星擇日研究的是: 黃道靜盤(星體與山向的感應)、黃道動盤(以日月恩用之拱夾定格,以晝夜陰陽之分定局, 以格局定日,以日之躔度定時,以時定命,以命定恩,以二至二分之時令定用。 有的研究化曜) 此系列介紹基本的中國天星擇日,大概也可告一段落。